世界过敏日 | 一文读懂过敏性疾病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21-07-07   来源:护佑之家   浏览次数:2107

 一、过敏反应及发生原因

过敏反应为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过敏是外界致敏原和机体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分为外因和内因:

1.外因

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导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等,常见的食物(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类、牛奶、鸡蛋、鱼和甲壳类动物等)、吸入物(花粉、屋尘、螨等)、微生物(真菌、细菌等)以及昆虫毒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异种血清和物理因素等。可以通过食入、吸入、接触及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过敏。

2.内因

不是所有的人都过敏,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过敏而有的人不过敏。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多具有遗传性,如果双亲都有过敏性疾病,其子代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大。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①I型过敏反应(速发型):常见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肠道腹泻等。

②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或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III型过敏反应(复合物型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如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变应性脉管炎。血清病和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④IV型过敏反应(迟发型或缓发型):如接触性皮炎、结核性干酪样病变、乙型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

二、常见的过敏原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接触的致敏物质越来越多,导致“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在迅速增高,已达到某种流行病的程度,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免疫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发生的反应过渡剧烈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常见的过敏原

医学上称过敏原为变应原或致敏原 ,主要分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分室内过敏原和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包括室尘,尘螨,真菌和蟑螂等, 室外过敏原主要包括花粉和真菌。

1. 吸入性过敏原

如屋尘螨、室内尘土、真菌、花粉、蟑螂等昆虫类、动物皮毛和分泌物其他等;

2. 食物类过敏原

许多日常食物可引起过敏, 特别是在慢性荨麻疹、湿疹等皮肤过敏和儿童哮喘尤为重要。应通过过敏原检测来确定过敏食物的种类。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鱼 、虾、蟹、蛤类和贝类等海产品, 鸡蛋、牛奶、芒果、桃子 、菠萝 、香蕉、肉制品 、豆制品、芝麻 、花生、面粉、扁豆、芸豆、辣椒、西红柿 、苹果 、巧克力和某些食用昆虫 (如蚱蜢、蚕蛹)等;

3. 职业性因素

(1) 动物蛋白类:包括接触工作环境中仓储螨的工人 ,接触动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接触某些蛋白水解酶类的食品工业中的胰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淀粉酶以及洗涤剂工业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等和贝雕加工业的贝尘等皆可诱发过敏;

(2) 植物蛋白类 :常见的包括粮食加工,仓储业或运输业中接触的谷尘和面粉 木材加工业的锯木工人或木工接触的杉木等木屑、棉纺、麻纺业的棉尘, 麻尘;制糖业的甘蔗尘等;

(3) 无机化合物类刺激性气体类:包括金属盐类如化学制药工业的铂复合盐 ,电镀及电池工业的镍盐 ,铬盐 ,染料及化学工业的钴盐等;

(4) 有机化合物类:最常见的是异氰酸酯类,包括塑料,油漆 ,橡胶,电路印刷等职业工人所接触的二异氰酸酯是职业性过敏的重要致病因素 , 橡胶,塑料和化工职业的乙二胺,苯二胺和二甲苯等也是常见诱发职业性过敏的物质。

三、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法

当遇到过敏性鼻炎,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AR的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概括地形容为“防治结合,四位一体”。

(一)变应原回避: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刺激物;

(二)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1) 鼻用糖皮质激素:AR一线治疗药物。其对AR患者的所有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药物。

(2) 口服糖皮质激素: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如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严重鼻塞症状时,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2. 抗组胺药

(1) 口服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特别是鼻痒、喷嚏和流涕,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贝雪®(枸地氯雷他定片)第二代抗组胺药为变应性鼻炎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这类药物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

(2) 鼻用抗组胺药: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症状的缓解。

3. 抗白三烯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或鼻用糖皮质激素联用时,疗效优于单用药物。

4.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

5. 减充血剂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及疗程,一般每天喷鼻2次,每侧1~3喷/次,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

6. 抗胆碱药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对于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流涕为主要症状的AR患者可考虑局部用药。

7. 中药

8. 鼻腔冲洗

(三)免疫治疗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临床诊断明确、无禁忌症的AR患者即可以采用变应原免疫治疗,而不需要以药物治疗无效为前提条件。包括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其中舌下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较轻,近年来得到WHO的推荐。

(四)外科治疗

AR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酌情使用。手术方式包括2种类型: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为目的的下鼻甲成形术和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为目的的副交感神经切断术。

当遇到荨麻疹,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7]:

(一)治疗原则

1. 目标:治疗疾病直至症状消失。

2. 措施:

A.明确并去除相关病因,

B.避免诱发因素,

C.诱导耐受,和/或

D.应用药物阻止肥大细胞激活因子的释放和/或阻断肥大细胞释放因子的效应。

3. 遵循:足剂量治疗、小剂量维持。随时根据治疗的反应进“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

(二)明确去除可能存在的病因和诱因

1. 药物(停药/替代)

若药物是荨麻疹的可能诱因,应立即停止使用或换用其它类别的药物以替代。应建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停用相关的可能加重其疾病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2. 身心压力  

多项证据显示荨麻疹疾病活动度与患者的心理压力相关。对于某些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压力与荨麻疹症状的发生相关,尤其是对于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患者而言。

3. 物理剌激

避免相关物理性刺激对于治疗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将很有帮助,但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不大。许多患者的临界刺激阈值很低,在生活中完全避免相关刺激几乎是不可能的。

4. 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虽然很难确定其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关系,由于相关疾病有恶变可能,一经查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

5. 功能性自身抗体     

血浆置换----只推荐用于自身抗体阳性且所有其它治疗手段均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6. 饮食管理   

尽可能遊免再次接触相关食物过敏原。不含假性过敏原的食谱已在多个国家试用,低组胺饮食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尚未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三)诱导耐受

对于某些亚型的荨麻疹,诱导耐受将起到良好的疗效。如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和日光性荨麻疹,使用UVA的冲击疗法被证明在3日之内可缓解症状。然而,此种方法所诱导的耐受状态仅能持续数天的时间,因此需坚持日常暴露于刺激阈值。不过此种疗法通常难以为患者所接受并且难以坚持,比如对于寒冷性寻麻疹的患者需坚持每日洗冷水澡冷水淋浴以诱导耐受。

(四)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获得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

另一原则:以诱导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为目标按需增加剂量,此后尽可能以可以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锥持治疗。药物的用法与选择因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

主要目标:减少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组胺、PAF及其它相关炎症因子对靶器官的影响,以获得临床症状的缓解。

抗组胺药物演变

荨麻疹推荐治疗流程

 提高剂量:经研究验证,可加倍剂量药物包括:比拉斯汀、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卢帕他定。

奥马珠单抗:证实可用于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环孢素:仅推荐用于对任何剂量的抗组胺药联合奥马珠单抗均无反应的重度难治性荨麻疹的患者。

总之,这些研究表明,大多数对标准剂量无反应的荨麻疹患者增加抗组胺药剂量是有益的。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在批准剂量下是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而增加剂量是二线治疗。

(五)特殊人群治疗

1. 儿童

反对将一代抗组胺药用于婴幼儿及儿童患者。

治疗方案:经体重及年龄调整剂量,与成人患者一致。后续的治疗方案需基于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分析及慎重选择。

推荐药物:只推荐使用在儿童患者中证实安全且有效的药物,如: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卢帕他定、比拉斯汀及氯雷他定。

药物剂型:选择适当的剂型,如糖浆或速溶片等。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需遵循同样的原则。

孕妇:对于孕妇需尽量避免任何类型的系统治疗,尤其是在前三个月内。而另一方面孕妇需接受可能的最佳治疗方案。

哺乳期妇女:所有的H1-抗组胺药都会通过乳汁少量分泌。我们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因为乳汁中的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会导致婴儿嗜睡。

在荨麻疹的治疗方面,最新欧洲荨麻疹指南(2018版)指出新型二代抗组胺药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应被考虑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症状治疗药物。卢苏独特的双重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组胺的作用机制,可有效缓解急慢性荨麻疹相关症状,4倍剂量安全有效,获得指南明确推荐。

 

相关附件:

首页>创城创卫专题>详情
  • 世界过敏日 | 一文读懂过敏性疾病如何治疗

  • 发布时间:2021-07-07    来源:护佑之家     浏览次数:2107
  •  一、过敏反应及发生原因

    过敏反应为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过敏是外界致敏原和机体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分为外因和内因:

    1.外因

    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导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等,常见的食物(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类、牛奶、鸡蛋、鱼和甲壳类动物等)、吸入物(花粉、屋尘、螨等)、微生物(真菌、细菌等)以及昆虫毒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异种血清和物理因素等。可以通过食入、吸入、接触及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过敏。

    2.内因

    不是所有的人都过敏,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过敏而有的人不过敏。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多具有遗传性,如果双亲都有过敏性疾病,其子代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大。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①I型过敏反应(速发型):常见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肠道腹泻等。

    ②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或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③III型过敏反应(复合物型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如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变应性脉管炎。血清病和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④IV型过敏反应(迟发型或缓发型):如接触性皮炎、结核性干酪样病变、乙型肝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

    二、常见的过敏原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接触的致敏物质越来越多,导致“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在迅速增高,已达到某种流行病的程度,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免疫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发生的反应过渡剧烈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常见的过敏原

    医学上称过敏原为变应原或致敏原 ,主要分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分室内过敏原和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包括室尘,尘螨,真菌和蟑螂等, 室外过敏原主要包括花粉和真菌。

    1. 吸入性过敏原

    如屋尘螨、室内尘土、真菌、花粉、蟑螂等昆虫类、动物皮毛和分泌物其他等;

    2. 食物类过敏原

    许多日常食物可引起过敏, 特别是在慢性荨麻疹、湿疹等皮肤过敏和儿童哮喘尤为重要。应通过过敏原检测来确定过敏食物的种类。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鱼 、虾、蟹、蛤类和贝类等海产品, 鸡蛋、牛奶、芒果、桃子 、菠萝 、香蕉、肉制品 、豆制品、芝麻 、花生、面粉、扁豆、芸豆、辣椒、西红柿 、苹果 、巧克力和某些食用昆虫 (如蚱蜢、蚕蛹)等;

    3. 职业性因素

    (1) 动物蛋白类:包括接触工作环境中仓储螨的工人 ,接触动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接触某些蛋白水解酶类的食品工业中的胰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淀粉酶以及洗涤剂工业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等和贝雕加工业的贝尘等皆可诱发过敏;

    (2) 植物蛋白类 :常见的包括粮食加工,仓储业或运输业中接触的谷尘和面粉 木材加工业的锯木工人或木工接触的杉木等木屑、棉纺、麻纺业的棉尘, 麻尘;制糖业的甘蔗尘等;

    (3) 无机化合物类刺激性气体类:包括金属盐类如化学制药工业的铂复合盐 ,电镀及电池工业的镍盐 ,铬盐 ,染料及化学工业的钴盐等;

    (4) 有机化合物类:最常见的是异氰酸酯类,包括塑料,油漆 ,橡胶,电路印刷等职业工人所接触的二异氰酸酯是职业性过敏的重要致病因素 , 橡胶,塑料和化工职业的乙二胺,苯二胺和二甲苯等也是常见诱发职业性过敏的物质。

    三、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法

    当遇到过敏性鼻炎,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AR的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概括地形容为“防治结合,四位一体”。

    (一)变应原回避: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刺激物;

    (二)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1) 鼻用糖皮质激素:AR一线治疗药物。其对AR患者的所有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药物。

    (2) 口服糖皮质激素: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如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严重鼻塞症状时,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2. 抗组胺药

    (1) 口服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特别是鼻痒、喷嚏和流涕,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贝雪®(枸地氯雷他定片)第二代抗组胺药为变应性鼻炎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这类药物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

    (2) 鼻用抗组胺药: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症状的缓解。

    3. 抗白三烯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或鼻用糖皮质激素联用时,疗效优于单用药物。

    4.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

    5. 减充血剂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及疗程,一般每天喷鼻2次,每侧1~3喷/次,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

    6. 抗胆碱药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对于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流涕为主要症状的AR患者可考虑局部用药。

    7. 中药

    8. 鼻腔冲洗

    (三)免疫治疗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临床诊断明确、无禁忌症的AR患者即可以采用变应原免疫治疗,而不需要以药物治疗无效为前提条件。包括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其中舌下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较轻,近年来得到WHO的推荐。

    (四)外科治疗

    AR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酌情使用。手术方式包括2种类型: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为目的的下鼻甲成形术和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为目的的副交感神经切断术。

    当遇到荨麻疹,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7]:

    (一)治疗原则

    1. 目标:治疗疾病直至症状消失。

    2. 措施:

    A.明确并去除相关病因,

    B.避免诱发因素,

    C.诱导耐受,和/或

    D.应用药物阻止肥大细胞激活因子的释放和/或阻断肥大细胞释放因子的效应。

    3. 遵循:足剂量治疗、小剂量维持。随时根据治疗的反应进“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

    (二)明确去除可能存在的病因和诱因

    1. 药物(停药/替代)

    若药物是荨麻疹的可能诱因,应立即停止使用或换用其它类别的药物以替代。应建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停用相关的可能加重其疾病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2. 身心压力  

    多项证据显示荨麻疹疾病活动度与患者的心理压力相关。对于某些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压力与荨麻疹症状的发生相关,尤其是对于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患者而言。

    3. 物理剌激

    避免相关物理性刺激对于治疗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将很有帮助,但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不大。许多患者的临界刺激阈值很低,在生活中完全避免相关刺激几乎是不可能的。

    4. 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虽然很难确定其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关系,由于相关疾病有恶变可能,一经查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

    5. 功能性自身抗体     

    血浆置换----只推荐用于自身抗体阳性且所有其它治疗手段均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6. 饮食管理   

    尽可能遊免再次接触相关食物过敏原。不含假性过敏原的食谱已在多个国家试用,低组胺饮食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尚未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三)诱导耐受

    对于某些亚型的荨麻疹,诱导耐受将起到良好的疗效。如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和日光性荨麻疹,使用UVA的冲击疗法被证明在3日之内可缓解症状。然而,此种方法所诱导的耐受状态仅能持续数天的时间,因此需坚持日常暴露于刺激阈值。不过此种疗法通常难以为患者所接受并且难以坚持,比如对于寒冷性寻麻疹的患者需坚持每日洗冷水澡冷水淋浴以诱导耐受。

    (四)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获得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

    另一原则:以诱导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为目标按需增加剂量,此后尽可能以可以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锥持治疗。药物的用法与选择因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

    主要目标:减少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组胺、PAF及其它相关炎症因子对靶器官的影响,以获得临床症状的缓解。

    抗组胺药物演变

    荨麻疹推荐治疗流程

     提高剂量:经研究验证,可加倍剂量药物包括:比拉斯汀、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卢帕他定。

    奥马珠单抗:证实可用于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环孢素:仅推荐用于对任何剂量的抗组胺药联合奥马珠单抗均无反应的重度难治性荨麻疹的患者。

    总之,这些研究表明,大多数对标准剂量无反应的荨麻疹患者增加抗组胺药剂量是有益的。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在批准剂量下是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而增加剂量是二线治疗。

    (五)特殊人群治疗

    1. 儿童

    反对将一代抗组胺药用于婴幼儿及儿童患者。

    治疗方案:经体重及年龄调整剂量,与成人患者一致。后续的治疗方案需基于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分析及慎重选择。

    推荐药物:只推荐使用在儿童患者中证实安全且有效的药物,如: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卢帕他定、比拉斯汀及氯雷他定。

    药物剂型:选择适当的剂型,如糖浆或速溶片等。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需遵循同样的原则。

    孕妇:对于孕妇需尽量避免任何类型的系统治疗,尤其是在前三个月内。而另一方面孕妇需接受可能的最佳治疗方案。

    哺乳期妇女:所有的H1-抗组胺药都会通过乳汁少量分泌。我们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因为乳汁中的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会导致婴儿嗜睡。

    在荨麻疹的治疗方面,最新欧洲荨麻疹指南(2018版)指出新型二代抗组胺药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应被考虑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症状治疗药物。卢苏独特的双重阻断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组胺的作用机制,可有效缓解急慢性荨麻疹相关症状,4倍剂量安全有效,获得指南明确推荐。

     

  • 相关附件:

  • 关于泉房通
  • 团队介绍
  • 案例展示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市泉房通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电话:信息部 0595-22989908 邮箱:qft22989908@163.com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511号

 

闽ICP备1502577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190837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市泉房通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511号  闽ICP备15025777号

服务电话:信息部 0595-22989908 邮箱:qft22989908@163.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190837